新的业务是后来者,想要快速融入市场,就应该找准对应的趋势。
新业务应该如何快速起盘?
这里说的新业务,既包括创业公司的从0到1,也包括大公司里的新业务。
1、新产品是后入局者,想要活下去必须找趋势
既然是新来的,难在挑战现有市场格局,所以就要找趋势。
趋势的意思是,还没被完全发现和开拓的市场,有红利的。肯定不是完全的创新,而是找到变化。
举个例子,传统健身房靠卖卡赚钱,本质上赚的是「人不来的钱」,这让消费者非常不爽,办卡就非常谨慎,传统健身房的口碑也不好。
这就是问题,也是趋势。
乐刻和超级猩猩,解决了这个问题,赚的是「人来的钱」。也就是,你来一次,花一次的钱,或者是很短期的N次卡。
这就是后入局者,解决了问题,抓住了趋势。
所以,新产品不要硬抗和生切市场,而要去找有可能性的市场。
2、品类的选择,本质上就是选择了什么生意
在和某个客户讨论的时候,我提出一个问题:这个业务的本质是个什么生意,属于什么品类?是消费品,还是服务?这就决定了后续的打法。
如果是消费品,核心是4P,重点在营销环节跑ROI。
如果是服务,提供的交付环节更多,那就会去找去切几个比较精确的圈层,一样可以快速扩张,并不一定比消费品慢。
这个问题判断起来比想象的难,考验决策者的认知。
举个例子:
樊登读书(现在叫帆书)的会员卡,通常被认为应该是服务,因为是虚拟产品更接近服务的特质。
但他们内部会认为,要用消费品的思路去卖卡,所以渠道、效率、ROI就很重要。再看樊登的直播间和樊登个人IP,这就是服务,不能追求量和速度。
如果看不懂这两类业务的本质,以及品类定位不清晰,后面再怎么干也没戏。
3、做内容,不仅要懂平台,还要多和平台去碰撞
既然要做内容了,肯定要懂人家平台的生态、规则,甚至内部决策问题的方式,分工架构等等,谁让你在人家这吃饭呢。
除此之外,还要多和平台规则去碰撞。
平台规则像一堵墙,也像一条路,虽然会动态调整,但基本上是固定在那里的。我们要真的去摸这面墙、去走这条路,才知道哪里有快速通道、哪里有坑要绕着走,这些规则
里是不会写的。
这个比喻是不是有点抽象,其实非常具体。
有个客户自己做了6年的短视频了,一直在去摸平台的规则,代价就是被封号无数、罚款或间接损失上百万,但这几年对抗下来,对平台的理解是血淋淋的真实。
和他交流,发现各种场景细节和玩法,他了如指掌,肯定比平台的人懂得多。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关注疯狂的美工官网,每天分享不同的电商圈动态!
转载说明:欢迎转载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疯狂的美工装修助手网站》。
本文链接:https://www.mgzxzs.com/tbtmxw/11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