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寄生电商平台上的“羊毛党”浮出水面,并受到了公众的热烈讨论。最近,记者卧底调查了数十个针对电商的“打假”群,发现一些“专业打假”人士兜售“打假秘籍”,以开门收徒的方式裂变出一个又一个打假团队。一些团队还向商家收取几百元到几万元的“保护费”。既然是职业,就应该始终保持职业道德底线。打假者变成造假者,这违背了最初的意图,而变成相反的样子。
在市场上收取保护费的场景主要出现在犯罪电影中。显然,“保护费”改变了所谓的职业打假,改变了其味道,甚至触犯了法律。今年11月14日,“专业打假人”魏某因涉嫌敲诈勒索被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检察院逮捕。他的一项重要获利方法是向超市收取2000元人民币的“平事费”,总计超过26000元人民币。
实际上,不仅线下收取“保护费”,电商领域中的许多“打假”也已经违法。例如提供一个虚拟地址故意说没有收到货物,通过P图片伪造验证报告,甚至直接在产品包装上打印虚假的生产日期……打假者变成造假者,违背了最初的意图,转而相反。
一位资深的“打假”人士对记者“传道解惑”:“没有不怕投诉的商人。如果有数十人投诉,该平台将默认出现商人的问题。”这句话看似普通,但充分暴露了问题所在。商家感到为难的原因是该平台的习惯性“默认”。
因此,电商平台不能落入“投诉就是问题”的怪圈。面对“造假打假”,还应该建立自己的专业团队来处理投诉,提高“判决”的能力,甚至尝试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在线渠道,以引入官方的鉴别和判断力。以免造成对商家的误判误罚。
从商人的角度来看,很多错误实际上是无心之失,甚至有些错误是对方伪造的。这提醒商人,如果他们遇到集中的非典型投诉,则必须保持警惕并谨慎辨别。不要总抱持息事宁人的态度,应积极向平台反馈,并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寻求帮助。
从长远来看,让这些“攻城式”和“造假式”打假继续下去将对商业环境造成巨大破坏。企业家失去了热情,经营者失去了信心。这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一件事。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对假冒伪劣商品必须有一定的容忍度,而是要对有问题的经销商按照“罪罚相当”的原则进行惩罚,而不是以非官方方式对待。 让商家“流血”或倒闭。这不利于市场发展,并且严重偏离了社会效益的最大公约数。
而且,商家的过错也分主观和客观上的错误。对于前者,当然要依法严加惩处,目的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的公平正义。对于后者,应按照“提醒修订”的原则,给予业务适当处置和改善的机会,目的是优化业务环境并创造越来越多的社会效益。这并不矛盾,所有这些都指向一个繁荣而美好的市场。
C4D教程:快速制作3D立体英文字母M场景建模,详细参数设置图文演示
202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