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垃圾,还是湿垃圾?你是什么垃圾?”经过48小时紧急开发,昨天(7月3日),由阿里程序员志愿者开发的AI智能识别垃圾功能(测试版)在手机淘宝上线,并鼓励用户共同训练AI,不断提高识别准确度,用技术的方式帮助推进垃圾分类。
记者打开手机淘宝发现,在常用的“扫一扫”里,新增了一项垃圾分类功能,点击屏幕识别,便可通过AI智能识图功能,识别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或有害垃圾等。
(淘宝AI识别垃圾分类)
对于AI难以识别的垃圾,公众可以手动输入垃圾信息,从而与手淘AI共建垃圾分类数据库,训练AI提升识别能力。同时,打开手淘搜索“你是什么垃圾”也可以进入智能识别。
这款AI智能识别功能由阿里巴巴志愿者团队开发。
阿里巴巴志愿者、产品专家林杰介绍,近期垃圾分类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在阿里内网中,也有员工发帖展开了热烈讨论,如何用技术解决垃圾分类难题?能不能用图像识别的方式来智能分类?
最终,阿里员工决定用AI技术来推动解决分类这个难题。
林杰介绍,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就在当天下午,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内,近30名阿里志愿者紧急成立了“垃圾分类3小时公益志愿团队”,其中包括产品经理、前端工程师、算法工程师、设计师、运营人员等。“初衷是希望通过AI智能解决社会问题,让分类垃圾不再苦恼,变得更有趣、方便一些。”
基于手淘在图像识别方面的技术积累,志愿者们在48小时内快速开发出了这款AI识别垃圾功能。
阿里巴巴志愿者、资深算法专家潘攀说,为了更准确实现AI识别,阿里员工志愿者们还与公益环保组织合作,紧急搭建了首个互联网垃圾分类数据库。
(阿里程序员紧急开发AI识别垃圾功能)
“AI识别的特点是参与人越多、越训练它,识别度就越高。垃圾分类需要大量的图片信息,这需要网友们共同参与进来,多上传垃圾数据,共建一个万物识别的垃圾数据系统回馈给社会。” 潘攀说。
据了解,此次上线的手淘AI智能识别(测试版)将根据网友上传的数据信息不断迭代,预计7月底,手淘智能识别将发布更新版本。
只有技术还不够,接下来,阿里巴巴3小时公益平台将在上海市多个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小时公益平台志愿者将帮助社区阿姨学习使用智能AI进行垃圾分类。网友通过手淘识别、分享垃圾分类还可以获得0.1公益时,成为“3小时公益”参与者。
(阿里工程师自发发起多个公益项目)
阿里巴巴员工内部有3小时公益文化的传统,曾诞生了多个技术解决社会问题的公益项目。去年7月,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发生,阿里健康员工自发紧急成立了“疫苗快查”项目组,加班加点对疫苗事件中全部问题批次的疫苗进行紧急标定,在20个小时内上线了疫苗快查工具,帮助父母更快排查问题疫苗。
2015年,阿里工程师用业余时间自愿支持研发了互联网打拐的“团圆”系统,三年来,“团圆”系统项目组的技术开发人员和运营成员以公益心和业余时间支持着打拐工作,目前“团圆”系统找回率达到98%,找回了3901个失踪的孩子。
除了手淘AI智能识别垃圾功能,为了帮助用户分类垃圾,阿里巴巴经济体再次集体出动,支付宝、天猫精灵、盒马等推出了多种功能,用技术方式让垃圾分类不再是难题。
支付宝上线了“垃圾分类指南”小程序,支持在线查询垃圾类别;天猫精灵上线语音识别垃圾功能,支持垃圾分类问一问;UC浏览器和夸克搜索上线了垃圾分类资料库,可通过搜索和语音快捷查询垃圾类别,同时提供相关科普。
附图:淘宝识别垃圾分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