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很多人喜欢拿基因说事,好像基因就代表了定数。关于BAT,大家经常会说百度的基因是搜索,腾讯的基因是社交,阿里的基因是电商。
确实,之前百度和腾讯都尝试过电商,也都失败了。
于是,基因论的拥趸者更加自信了。不但拿基因解释他人的成败,更拿基因规划自己的前程。
真是这样吗?基因真的是这么绝对的事情吗?
在我看来,没有绝对的事情。就像,很多老司机翻车,都不是载在新事情上,而是在自己熟悉的事情上。
说回电商,如果腾讯的电商超越阿里,甚至颠覆阿里,现而今占绝大多数的阿里基因电商人,又将何去何从?
根据我的判断,腾讯系电商将在3年内超越阿里,5年内颠覆阿里。
这意味着,在电商领域耕耘了十余年的老电商们,必须挑战自己的基因,在新的电商格局里,找到新的生存之道。
先不用喷我,像个老司机一样沉住气,听我慢慢道来。
拼多多的出现,是阿里梦魇的开始。
奇怪的是,在收购谈判失败后,阿里的回应方式是成立“打多办”,推出低价版淘宝。
难道,阿里认为拼多多的成功是靠低价策略吗?
虽然黄峥不承认拼多多是社交电商,但拼多多的成功就是因为很好的利用了社交流量。而这一点,也许是阿里最不想承认,也难以面对的事情。
所以,低价版淘宝注定失败。模式上的硬伤,是再强的供应链,再多的钱,再成熟的团队都解决不了的事情。
和之前京东生硬的对接微信流量不同,拼多多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交电商场景。
一件商品卖29元,在拼多多上可能卖19元,如果你能找到五个朋友和你一起买,你也许能以9.9的价格买下——并且还包邮。
在流量红利见底的当下,社交流量加持下的拼多多,其增速之猛,是很多老电商们都没想到的事情。
拼多多自2015年成立至今,依靠高性价比的拼单的模式一路开挂,迅速成为电商界“黑马”,用短短三年时间迅速积累起3亿用户,GMV过千亿,毫无疑问成为潜力巨大的新生事物。
如果你不否认,拼多多的是来自微信流量的加持。那么,腾讯所掌握的社交流量,就会成为超越阿里系电商的一个重要筹码。
在拼多多的启发下,以社交流量为基础衍生的各种社交电商模式,开始蓬勃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在经历了一波互联网的入口之争后,大家发现,只有社交这种高频应用,才是真正的入口。而且,社交用户的规模要远远大于电商。这其中的差值,会成为电商的增量人群。
而阿里作为一个封闭的生态,缺乏明显的入口,一直是其一大痛点。这也让阿里的可腾挪空间变得非常有限,任何一个创新项目都意味着高昂的流量成本。
一旦在电商上失势于腾讯,阿里的翻身难度就会很大。
而这,又意味着什么?
基于电商“基因”,阿里的很多判断都是非常准确的。
早在2016年,手淘就提出了内容化、社区化,本地生活化。为其向内容电商、社交、新零售的战略升级做准备。
遗憾的是,两年过去了,手淘在这“三化”上的推进还是举步维艰。
在手淘内容化的推进上,之前的文章里已经做过很多阐述,在此做一下总结。
首先,内容辅助交易的大逻辑,和八股文式的程式化规则,导致两个结果:手淘的内容流量不可控,对需要内容流量的商品帮助不大。优质的内容创作者,不可能入淘。
其次,唯一看上去表现较好的淘宝直播,受制于人群原因,在品类和客单价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而且,优秀的主播本质上还是“淘抢购”,靠低价促销卖货。真正称得上内容的PGC直播,至今没有成功的案例。连吴宗宪的“宪在出发”,没做几期都流产了。
反观腾讯,可以说如今最优秀的内容创作者都在微信生态。就连数量,800万+的公众号数量,也远超手淘。至于收入,就更不具可比性了。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手淘仍然制定了V任务平台2018年30亿GMV的目标。
综上,手淘的内容化会成功吗?难,非常难。
但是,内容电商的发展进程,不会因为手淘内容化的失败而停滞。
传统货架电商目前的状态,对于阿里而言是瓶颈,对于商家而言是困境。
目前,天猫商家的各项扣点加起来超过20%。这导致很多KA商家苦不堪言,“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已经成为过去时,脱离淘宝成了很多商家的迫切需求。
没有扣点的淘宝店铺的日子,也没好过到哪里去。
由于天猫没有流量但GMV贡献大,手淘的流量只能向天猫商家倾斜。再加上手淘的内容分发逻辑,创新型产品没有内容加持,跳不出比价模式的死循环,流量和转化都很难突破。
好产品不好卖,成了货架电商解不开的死结。
而微信生态的景象则皆然相反,内容+小程序的模式下,只要产品足够好,一篇文章一小时转化上千单的案例比比皆是。
微信生态流量主电商变现,成了电商领域最热门的峰会。
而阿里生态,只能靠做一些中看不中用的SHOWCASE刷刷存在感。
为什么说5年内阿里的电商将被颠覆?
综上可见,内容+社交电商的去中心化模式,确实是更具潜力的电商新模式,但这些模式与阿里无缘。
可以说,微信的电商增长刚刚启程,阿里的电商增长已经结束。
那么,阿里退一步,还是做最大的货架电商平台,会有什么问题吗?
有三个问题。
第一,新增消费人群进入阿里生态的比例,越来越低。
第二,好产品在阿里生态出现的比例,越来越低。
第三,阿里平台商家的利润率,越来越低。
实际上,这三个问题是手淘想通过“三化”解决的问题。如果手淘无法转型为内容电商平台,这三个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
两年后,00后上大学进入消费市场。这些更加崇尚独立、个性的群体,一定会追求更好玩、更新奇特的好产品,这将对传统的货架电商模式,带来空前的挑战。
从整体的份额和变化趋势上看,阿里在电商领域的位置岌岌可危。
2017年底,天猫+苏宁易购占60%,腾讯系的京东+唯品占30%。
结合目前的情况,京东+唯品+拼多多+其它,应该已经超过50%份额。一些垂直内容电商平台或微信店铺,已经通过更好玩的选品和内容,蚕食了很多主流电商平台的份额。
而且,我的计算里面还不包含头条系、网易系的发展。
一旦阿里的电商份额开始降低,那些“苦不堪言”的商家们,会在第一时间弃坑逃离。
五年后,00后大学毕业,95后+00后成为消费主力,切成为消费潮流主导者。
到那个时候,阿里系电商的份额估计就只能靠顽固不化的80后来支撑。稍微时尚点的80后,都会去那些“年轻人”购物的平台去“刷绿漆”。
一直以来,阿里的产品能力都是一个笑话级的BUG。可能大家对产品的敏感度不一定高,容我先吐槽一番。
亲,如果你通过手淘首页的内容渠道,进入一个产品页面,然后你想退出再进入之前浏览的内容渠道,需要几步?答:两步。
你得一步步退回,如果你手欠到了店铺首页,又看了别的商品,恭喜你,你又给自己退回去增加了几步操作。
可能产品经理,压根就没想让你好好的浏览内容。
注意,这种操作只有在阿里的产品上会出现。
产品能力的本质,是做出好产品的能力吗?
不是!产品能力的本质是服务用户,创造用户体验的能力,是尊重用户的基本态度。
而95后00后人群,对于用户体验的追求和敏感度,会越来越高。
面对接下来的电商乃至新零售竞争,阿里这个“基因”问题,将会越来越麻烦。
以盒马鲜生为例,就是一个体验极差的产品。除了尝个鲜,盒马鲜生实在乏善可陈。
二流的食材,街边大排档级的烹饪水平,尿两次的等待时间,服务员爱答不理的嘴脸,走起来瑟瑟发抖的溜滑地面……
阿里的产品基因问题,本质上还是阿里人的傲慢。
可怕的是,腾讯、头条都有产品大神。
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电商最发达的国家,但电商在整体零售中的比例依然非常低。
所以,融合线上线下的新零售,对于未来电商格局的影响至关重要。
因此,新零售也成了各方势力角逐的关键。
一方面阿里腾讯两个互联网巨头大举入局,线下零售纷纷站队,另一方面还有很多新兴零售业态不断崛起,当然也不乏关张走人的故事,行业喧嚣热闹、竞争亦弓拔弩张。
阿里腾讯两大集团招兵买马,多领域展开较量,阿里系对于新零售的构想时间较早,有一定先发优势,而腾讯系不甘落后,在2017年底开始频繁出手,目前两者在新零售方面布局的势力相当。
但是,由于二者的思路和模式完全不同。
阿里是通过自己的方法论改造零售企业,是改造的主导位置。腾讯是基于自己现有的技术、流量资源等向零售企业进行赋能输出,改造仍以零售商为主导。
两种思路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
阿里这种较为强势的改造模式更适合自主意识相对薄弱的零售商,而腾讯的赋能模式相对更适合自主意识较强,希望自己进行主导的零售商。未来两大体系在零售领域的多层面会展开较量。
本质上,就像二马前段时间的口水仗。阿里还是一以贯之的中心化思维,腾讯则是去中心化思维。
在我看来,中心化适合主导者一家独大,且力量悬殊的情况。而新零售领域,阿里与被整合者的力量其实没有那么悬殊。而且,有腾讯在旁边搅合,中心化的做法存在一定风险。
也许正是因为思路之别,目前看来,阿里整合的企业偏弱,基本都是第二名。而腾讯整合的企业在影响力和综合实力上更强。
退一步看,至少在新零售领域,阿里很难再获得绝对的优势地位。也就是说,在未来电商的角逐上,阿里败给腾讯系是注定的事情。
1-内容电商+社交电商是电商下阶段增长关键,有大量红利机会。
2-阿里系电商增长已经结束,微信系电商增长刚刚开始。传统电商人必须考虑转型。
3-新零售胜负未定,阿里的中心化做法或不占优势。
AI软件操作技巧—如何在AI软件中制作出具有视觉吸引力的渐变漩涡效果?
2024-08-04服饰的色彩搭配技巧以及服装叠穿的6大色系搭配指南,呈现高级穿搭风格
2023-02-06视频号哪些违规的情况需要提前避免,违规后又该怎么解除?以及常见的违禁词
2023-04-06